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,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“节能降碳,你我同行”为主题。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,加强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等科普宣传,进一步推动形成勤俭节约、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,为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糖心vlog。
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,又是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,随着消费的不断增长,能源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,目前已是世界第一能源进口国,对外依存度接近20%tangxin。原油、天然气、煤炭进口量均为全球最大,其中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超过5亿吨和1600亿立方米,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%和40%。节能降碳,事关新时代伟大事业高质量发展,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、全球气候恶化的现实,我们要将节能低碳摆在重要位置,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节能降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持续加大环保投入,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,我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5%的经济增长,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.2%。但同时,我国节能降碳工作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向北逐渐递减的态势。节能降碳是一项全局性工作,应大力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经验做法,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,让起步较晚、经验不足的地区从“门外汉”变为“内行人”,将节能降碳之“风”吹得更广更远。
要推进节能降碳取得新突破,必须强化法规制度刚性约束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绿色生产、消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措施,大力推动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,加快形成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但也要看到,绿色生产和消费领域法规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完善,激励约束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加强。各地应结合实际、因地制宜,及时制定出台绿色发展、低碳生活地方性法规,建立完善配套制度,通过建章立制,使低碳生活从约定俗成的“习惯”变为白纸黑字的“守则”,助推垃圾低碳生活高效有序开展,使低碳生活各项举措真正生根发芽、落地开花,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贡献力量。
做好节能降碳工作,离不开群众广泛参与。再小的善举乘14亿,都会化成巨大的力量,有了群众的参与,节能降碳工作才能力量更足、更可持续。应加强宣传引导,促使更多群众充分认识节能降碳重要意义,让“低碳生活”理念飞入更多“寻常百姓家”,成为居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。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出行、绿色商场、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,在理念、政策、教育、行为等方面共同发力,形成多方联动、相互促进、相辅相成的推进机制,引导和推动创建对象广泛参与创建行动,推动绿色消费,促进绿色发展。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,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点、日常断电及时一点、冰箱里面少放一点、错峰用电牢记一点、绿色出行多一点……用实际行动让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让我们携手共进,把节能降碳、保护环境、绿色发展作为重要使命责任,在节能降碳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,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实效。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程新(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)
责编:廖逢倩